最強趨勢!深圳大步邁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經濟對于深圳意義重大,從國家決策層到地方已經形成共識,有路徑指引,有詳細的產業規劃布局,有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深圳海洋大學的推進建設其實是一個體系中的重要樞紐和布局,很重要,而且必須有,越快越好。
作者:今綸
本期輪值總編輯:劉峻鑠
(博士、抱樸智庫秘書長)
作家麥家寫過一本書《人生海!,很多人記住了這個書名,未必看過這本書。
麥家的書名也是借用自“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意思是指人生像大海一樣茫然,總是起起落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走過平湖煙雨,跨過歲月山河,最終發現也不過如此。
我每次想起這本書,就會聯想到深圳,深圳的人口密度大,故事精彩跌宕,也是一種“人生海!。
深圳是一座海洋城市,她的基因里有海洋,她的未來藍圖里、現實場景里、經濟結構里都有海洋。
深圳是大灣區最具實力的海洋城市,她當然也會是光彩奪目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正在力撐與海洋有關的產業、教育,這是深圳的最強趨勢之一。
01深圳必須有一所自己的海洋大學
4月13日,財政部發布了南方科技大學海洋大學概念規劃設計方案公開招標的公告。項目預算金額為120萬元人民幣,采購人為南方科技大學。
錢不多,事很大。
幾天前,南方科技大學收到了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復函,正式賦予海洋大學項目代碼。這標志著海洋大學項目建議已批復,進入政府投資建設程序。
▲海洋大學校區選址區位圖
▲海洋大學校區選址范圍圖
南方科技大學的創校校長朱清時先生2009年到深圳后的第一場公開演講是我邀請的,朱先生“追求卓越”的發言至今歷歷在目,南方科技大學又牽頭負責籌建深圳海洋大學,自然引起了我的關注。
深圳海洋大學對深圳意味著什么?
第一,深圳的高等教育將補齊海洋研究、教育的一塊短板。
第二,深圳的海洋產業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產業將獲得基礎研究的強大支撐,從而快速發展。
第三,深圳尋找到了一個廣闊的足以持續發力的方向,在大灣區、中國、亞洲持續保持優勢將成為可能。
我們先說第一點,深圳的高等教育相比較她的經濟實力而言,一直是城市的一塊短板。
雖有深圳大學錄取分數線較高,也有南方科技大學口碑不錯,更有哈工大(深圳)等名校駐扎,還有頗多世界級名校的助力,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均已落子,北大等名校也在深圳有自己的機構,但深圳人的心病在于,始終沒有一所深圳本土的名校能夠沖上985、211,當然,985、21是較為傳統的標準。
4月19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正式發布“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其中,深圳三所高校表現亮眼,南方科技大學領跑新晉“雙一流”高校,排在全國35名(比去年上升6名);深圳大學(68名)位列非“雙一流”高校前五,憑借強勁的綜合實力躋身百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中國合作辦學大學排名中奪冠。
▲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無論如何,深圳的高等教育正在快速進步中,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深圳目前的目標很明確,以最快速度補短板,比如建深圳音樂學院、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師范大學以及深圳海洋大學,把“品種”先補齊,同時力求深度和高度,這是深圳的策略。
教育這事兒只能一步步來,心急吃不得熱豆腐,也并不是有錢就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深圳人對此心知肚明。
廣東本來就有一所海洋大學,在湛江,名為廣東海洋大學,是國家海洋局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
現在的規模也不小,截至2021年8月,學校有湖光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三個校區總面積4892畝,校舍總建筑面積80.37萬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5萬人。
但是彼海洋大學,不是深圳人想要的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和深圳本地的產業需求、發展方向也難以完全契合。
何況湛江與深圳距離遙遠,一個在廣東中部的最南邊,一個在廣東西南的雷州半島上,無論海路、陸路的距離都很遙遠,所以,從本地的實際需求出發,從產業的長遠發展出發,深圳確實需要一所完全本土化的海洋大學。
更進一步說,邁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必須有一所自己的海洋大學。
何況深圳海洋大學是對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這種國際一流高校的,目標就是“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建設一所國際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
這很深圳,這很生猛,其他的海洋大學都要打醒精神,畢竟,這是深圳海洋大學。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