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氫能產業四大發展機會推薦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高質量發展新底色”系列4,為您解讀氫能產業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氫能行業總體處于發展初期,在終端能源消費量中占比仍然很低。國內氫能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主要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仍被國外壟斷,如PEM制氫技術中的核心部件質子交換膜技術突突破難度大;電解水制氫電價成本過高,短期仍無法代替碳排放較高的化石燃料制氫;氫能制取和需求端在時間和空間錯位,尚未形成完善的氫氣存儲和輸運網絡渠道;當前用氫端需求關注方向過于單一,主要集中在氫燃料電池及其交通載具方面,目前成熟度偏低、規模不大。
在“雙碳”目標和技術進步的驅動下,氫能制取和應用成本將不斷下降,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廣闊,主要表現在:
01
“綠氫”將成為氫能主要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制氫國,現在年制氫量達3300萬噸,但“綠氫”占比不到1%,主要限制因素是高成本。目前綠色制氫仍面臨生產成本高、缺少專用基礎設施、制取過程中能量損失嚴重等難題。其中,電解水制氫過程的電耗成本占總成本的75%-85%。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巨大,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均為世界第一。電解水制氫在消納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被看作是未來主流制氫方式。“雙碳”目標和成本下降驅動“綠氫”發展,據預測,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有望實現平價,205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將成為主流的制氫技術,2060年綠氫產量將達到1億噸,占氫氣年度總需求的80%。
02
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加氫站設備國產化將成為氫能行業熱門賽道
目前國內的氫燃料電池、電堆、催化劑等核心關鍵技術和部件仍處于研發階段或依賴進口,國產化率較低。核心零部件降本是國產化發展重要因素。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價格均下降30%,質子交換膜、擴散層、膜電極、催化劑、雙極板、空壓機、氫循環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價格下降幅度在10%至40%不等。未來,壓縮機、電子器件、儲氫零部件、閥件、金屬雙極板等燃料電池的部分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液氫裝備國產化再提速為氫能儲運能力提升打開新空間。
03
在交通領域率先實現氫能規;虡I化應用
當前中國氫能產業總體處于市場導入期,應用需求主要受下游行業脫碳進程、政策支持、技術成熟度等因素影響。短期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推廣成為關鍵驅動因素;長期工業領域有望成為氫能應用的第一大領域,需求在政策推動和技術進步下進一步釋放。隨著燃料電池系統生產規;c燃料電池電堆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推動成本下降,在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超10萬輛政策指引下,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迅速上升。
04
在區域上將加快形成氫能產業生態化發展集群格局
氫能產業布局與區域資源稟賦高度相關,且短期內氫能長距離、大規模儲運的成本瓶頸依然存在。預計在產業發展初期階段,各地將優先打造區域內產業生態,隨著產業進一步成熟,區域之間通過輸氫管道等基礎設施,由近及遠連接形成全國性網絡。隨著區域間協同發展的不斷加強,氫能產業鏈分工協作也將進一步深化,各區域產業發展定位更加明晰,除制氫、氫儲運、燃料電池汽車等核心環節形成產業集群外,氫能研發、科技服務、整車集成等集群效應也會不斷涌現。
目前重點區域氫能產業發展特征
長三角:以上海和江蘇為代表,區域輻射城市數量最多,區域內高校集聚、研發實力強勁,燃料電磁汽車研發與示范經驗豐富,氫產業總體實力雄厚。
珠三角:以廣州、佛山、深圳為核心形成三大氫燃料電池汽車創新核心區,加氫網絡規劃領先全國,當前廣東省正加快打造一條灣區“氫”走廊,形成廣州-深圳-佛山-環大灣區核心區車用燃料電池產業集群。
京津魯豫:以北京為中心,已具備氫能全產業鏈發展的基礎條件,能源轉型動力強,交通和鋼鐵兩大領域的氫能應用示范項目有望快速推進。
西北、西南:以內蒙古為代表的西北地區,以川渝、云南為代表的西南地區,以氫能供給為主,是國內可再生能源制氫和燃料電池電推研發的重要地區,擔負著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制氫、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與氫儲能融合發展,保障構架能源供給安全的重任。
作者|火石創造 王桃清
原文標題 : 我國氫能產業四大發展機會推薦 | 高質量發展新底色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6.30火熱申報中>> 維科杯(第二屆)儲能行業年度評選
-
即日-6.30立即申報>> 維科杯(第九屆)太陽能光伏行業年度評選
-
8月28-30日搶先報名>> 【線下會議】第十四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
-
8月28-30日搶先報名>> 2023智慧光伏與儲能展覽會
-
8月29日立即報名>> 2023(第三屆)儲能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太陽能光伏組件創新技術在線峰會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