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德國開啟全球“尋氫”之旅,總理成“能源業務員”

2022-10-31 17:05
環球零碳
關注

撰文 | Shushu;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391篇原創

德國開啟全球“尋氫”之旅,總理成“能源業務員”

俄烏沖突的發生,對于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德國來說,無疑是一場能源危機。

這從德國能源結構上來看就一目了然。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占到德國全年天然氣使用量的55.2%,挪威和荷蘭分別占30.6%和12.7%,僅有不到1.6%的天然氣來自其他國家,其天然氣進口結構極其單一,中東、北非以及美國液化天然氣均不在德國進口范圍內。(如下圖1)

德國開啟全球“尋氫”之旅,總理成“能源業務員”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了俄羅斯的“斷氣”措施。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既面臨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同時也給德國制造業帶來重創。

據德國網絡署的數據,工業部門的用氣量在2022年每個月均少于2021年同期水平(如下圖2)。另外,據統計,今年3月至5月德國的工業產值分別同比下跌3.1%、2.5%、1.5%,工業訂單數量也出現了大幅下降,今年7月同比減少11%。

德國開啟全球“尋氫”之旅,總理成“能源業務員”

一切經濟指標均指向德國經濟將出現衰退。有專家表示,如果能源價格長期保持高位,一些行業將離開德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德國突然面臨“去工業化”危機。

為了擺脫這場能源危機,防止經濟衰退,德國能源政策一方面開始實施“去俄羅斯化”,逐漸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把石油進口從35%減少到12%,天然氣進口從55%減少到35%。

另一方面,德國政府也加緊發展被譽為“新石油”的氫能源,以取代脫碳困難戶工業和交通行業里的天然氣、煤炭和石油。

其實,德國早已認定綠氫將在德國能源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它既可以是能源燃料,也可以是工業原料,還可以是儲能形式。德國在工業脫碳和擺脫能源危機之路上,氫能必不可少。

德國對氫能的壯志雄心,在今年1月就已宣布:把兩年前的國內綠色氫產能目標提高150倍,從70兆瓦增加到2030年的10吉瓦。這個目標占整個歐盟的40吉瓦目標的1/4,高于法國6.5吉瓦的目標。

在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提出的REPowerEU計劃提出:在2030年實現1000萬噸的本土綠氫生產和1000萬噸的綠氫進口。這里也包含德國的氫能雄心。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計劃投資90億歐元發展氫能,其中70億歐元將用來壯大整個氫能產業鏈,20億歐元專用于氫的“國際合作“。

根據歐洲能源研究機構的測算,全球范圍內綠氫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大多位于中東地區,其中,卡塔爾綠氫生產成本最低,約為2.62美元/千克,阿聯酋綠氫成本約為4.51美元/千克。相比之下,歐洲國家,如荷蘭綠氫成本在14.66美元/千克,不僅遠高于中東和非洲地區,甚至高于配備有碳捕捉與封存裝置的天然氣制氫生產成本。

因此,為實現德國能源轉型并成為全球氫能領導者,在內外氫氣需求量大但成本高昂的當下,加快全球氫氣進口談判成為德國不得不做的選擇。

2022年以來,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德國副總理、經濟部長哈貝克雙雙成為“能源業務員”,他們奔波在世界各個角落,忙著采購液化天然氣、探尋綠氫的合作。

01 第一站:挪威

德國開啟全球“尋氫”之旅,總理成“能源業務員”

3月,德國副總理、經濟部長哈貝克前往挪威奧斯陸,就德國能源進口的多樣化問題舉行會談,期間同挪威簽署關于氫能進口合作的聯合聲明,加強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兩國間建設一條氫氣管道,以盡快從挪威向德國出口大量氫氣。

其實,對于德國提出發展氫能源的想法,挪威政府一拍即合。他們一直希望挪威成為氫和氫基能源載體技術開發的先驅。此前,其宣布將提供約3100萬歐元用于特隆赫姆和卑爾根的兩個氫能研究中心,以確保在未來八年的氫研究。

對于德國而言,此次奧斯陸之行是一系列海外“尋氣”的開始,其目的是將德國的能源進口置于更廣泛的基礎上,并保障未來發展氫能相關原材料采購。

1  2  3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氫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

漂亮少妇被修空调侵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