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做不好軟件?
就在前幾天,大眾集團軟件公司CARIAD 董事會近乎一鍋端,首席執行官 Dirk Hilgenberg、首席技術官 Lynn Longo 和首席財務官 Thomas Sedran 全部被拿掉,只留下首席人力官 Rainer Zugehör。
董事會被拿掉的原因很簡單:事兒沒辦好。當初,前大眾集團掌門人Herbert Diess成立這個部門,就是想自研軟件,成為像特斯拉一樣垂直整合、軟硬一體的科技公司。奈何CARIAD不爭氣,一邊虧損不斷,一邊進程緩慢,讓大眾很難辦。
01不爭氣的CARIAD
Diess從很早開始就在為大眾「New Auto」轉型鋪路,2018年11月大眾宣布斥資440億歐元(500億美元)轉型電動化、智能化。2019 年 2 月,Diess組建了名為「Digital Car&Service」的軟件部門,同年6月宣布成立 Car.Software車載軟件開發部門,這也就是CARIAD的前身,2020年7月CARIAD成立,2021年初獨立運營。
CARIAD的出現,就是為大眾集團旗下所有品牌提供一個統一的軟件平臺,解決旗下各品牌各自為戰、資源浪費的問題。就像硬件零部件通用一樣,軟件也可以這樣去做,還能降低成本,提升開發效率。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眾集團在數字化方面的投資約為 270 億歐元。只是過去兩年,CARIAD一直在虧損,2021年虧了13.27億歐元,2022年虧20.68億歐元,累計虧損近34億歐元。
34億歐元換算過來差不多258億人民幣,這是什么概念?虧出了一家造車新勢力。
虧損可以理解,畢竟新技術的投入都要花錢。但是既虧損又沒有做出應有的成果,那就是你的不對了。CARIAD負責開發大眾E3軟件平臺,這個平臺包括E3 1.1、E3 1.2和E3 2.0。E3 1.1用在大眾MEB平臺,也就是大眾相對平價的車型。并且E3 1.1已經上車,比如大眾ID.系列;E3 1.2用在高端電動平臺PPE上,適用于奧迪、保時捷車型;E3 2.0用于大一統平臺SSP上。
按照此前規劃,E3 1.2和E3 2.0分別在2023年和2025年推出。上個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Hilgenberg表示,E3 1.2正在開發中,「我們正處于最后階段,可以看到終點線了」,E3 2.0的發布時間也推遲到2029年。軟件研發上的緩慢,嚴重影響到了品牌新車型的推出,包括但不限于保時捷e-Macan、奧迪Q6 e-tron。對應的,SSP平臺也比預期計劃晚幾年推遲。
大眾汽車集團的目標是到 2025 年將其汽車內部軟件開發的總體份額從不到 10% 增加到 60% 以上。如今看來,這個進度被拖慢了。CARIAD的失敗也成為Diess離開大眾的原因,之一。而在更早之前,CARIAD 因為軟件開發不順導致ID.3 交付延期,當初因為要進行軟件更新給ID.3拉線升級的名場景還歷歷在目。
此外還有各種因為軟件升級鬧出來的幺蛾子各是不勝枚舉。也就在CARIAD高層洗牌這事兒被爆出來不久,大眾集團方面關于CARIAD新的「委任狀」就下來了。接任CEO的是賓利品牌的制造業務負責人Peter Bosch,他還同時負責財務、采購及IT業務。此外,與他一同上任的還有兩位優秀的軟件專家(CARIAD將在近期宣布相關任命),顯然是為了更好推進軟件相關業務進展。
很多人驚訝于大眾集團的殺伐果斷,雷厲風行,但或許這件事蓄謀已久。5月9日當天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保時捷和Mobileye 達成戰略合作,在未來車型中,保時捷將會采用后者的Mobileye SuperVision™的高端駕駛輔助系統。
簡單解釋一下,Mobileye SuperVision™是一套系統級解決方案,芯片、算法、傳感器硬件,都是Mobileye提供。再直白一點,保時捷直接外采了來自供應商的高級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此外,新聞稿中還有這么一句:「這項合作也有望將Mobileye SuperVision™作為平臺解決方案引入整個大眾集團使用!但早在2021年年初,CARIAD就從HELLA Aglaia (海拉)手中接管了前置攝像頭軟件業務,此舉也是為了增強其在圖像處理方面的能力,并推進為所有集團品牌開發自動駕駛功能,F在看來,CARIAD研發進度的慢,大眾自己都受不了,提前做了兩手準備。
02傳統車企做不好軟件?
「Make or Buy? Make!(到底是外采?還是自研?自研。惯@是在大眾內部對「軟件定義汽車」有過的爭論。
最終大眾的選擇是自研。但是如今看來,一下子要把所有軟件業務都攬下自己去做,對于大眾集團來說,還是有點力不從心。來看一眼大眾車機UI界面吧,這個設計如何,我想各位心里都有評斷。
上個月的上海車展上,中國自主品牌應該在智能化上給大眾集團高層很好的上了一課。軟件研發并不是單單靠短時間堆人就能做成,盲目擴大,反而會因步子邁太大,咔,扯著襠。大眾還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但是不管怎么說,CARIAD依然是大眾未來「軟件定義汽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除了外采、純自研之外,大眾其實還有第三條路徑:合作。
既然一口吃不成胖子,那就一步一步慢慢去學習。在CARIAD新的組織架構調整中,「強化與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的技術合作」成為要點之一。大眾集團CEO Oliver Blume表示:「CARIAD專注于為集團旗下品牌開發未來數字化技術。我們正在不斷加速,拓展合作伙伴關系,旨在將我們的能力與市場上最好的解決方案相結合,以更好服務我們的客戶!惯@一點在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布局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2022年4月,CARIAD正式宣布成立中國子公司。2022年10月,CARIAD與國產芯片公司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并控股(持股60%),為大眾集團在國內的純電車型提供可擴展的、高性價比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2023年4月,CARIAD又和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中科創達成立合資公司(持股49%),旨在提供智能互聯和信息娛樂系統領域的可擴展的、創新的解決方案。也即是說,針對中國本土市場,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開發上,CARIAD找到了兩位非常強力的幫手。
同樣是在4月,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億歐元,建立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新公司將落戶合肥。值得一說的是,新公司(項目名稱為「100%TechC0」)在產品開發早期階段就將整合本土供應商的先進技術,使車型產品更敏捷地響應中國客戶的需求。隨著2024年「100%TechCo」投入運營,集團新產品及技術的開發周期將逐步縮短約30%。在年度股東大會上,Blume直言:「大眾正在擴大軟件領域中的合作關系,并與中國本土企業進行合作」。So,大眾「軟件定義汽車」的出路,或許就在中國。
現在,大眾喊出的口號是「在中國,為中國」,希望未來有一天能變成「在中國,為全球」。
原文標題 : 傳統車企做不好軟件?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6月26-30日預約席位>> 【線下會議】SiFive RISC-V 中國技術論壇三城巡講
-
即日-6.30火熱申報中>> 維科杯(第二屆)儲能行業年度評選
-
即日-6.30立即報名>>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行業年度評選
-
7月18日預約直播>> 【在線研討會】ST MEMS傳感器的SFLP和ISPU助力低功耗應用
-
8月22日預約席位>> 【線下會議】艾睿電子技術解決方案展 2023
-
8月28-30日立即報名>> 【線下展會】2023 WAIE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展
推薦專題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