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看油車=浪費時間?
每賣四臺車就有一臺是新能源汽車,這是去年疊加疫情影響,與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情況下,中國新能源車交出的市場答卷。進入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車預計仍將以25%的同比增速,繼續高速增長。對于即將到來的上海車展而言,似乎市場已經用腳投票給了新能源車,車企們只需要迎合就好。對于叱咤車市百余年,且在國內道路上仍然是大多數的燃油車。在2023年最耀眼的一場汽車盛會中,真就一個能打的都不剩了嗎?
二線合資品牌最后一搏?
國內的新能源車增長基本伴隨著燃油車的逐步勢弱,而具體到市場份額方面,占比較大的合資品牌毫無疑問收受到的影響最大。僅從2022年的銷量情況來看,除了豐田以及東風雪鐵龍之外,其余主流合資車企幾乎清一色處于同比下滑的姿態。而我們把時間拉長到新能源車高速增長的過去這三年,從2020年開始至2022年,日系與德系的市場占有率都下滑超過了4個百分點。而美系、韓系等等,雖然下滑絕對值不高,但總體份額進一步邊緣化。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國品牌在這三年將市場占有率逐步推高至47%以上。
這種背景下誰最著急呢?尚屬于合資第一梯隊的豐田、大眾等等,在燃油車矩陣這塊還能相對坐得住。全新本田雅閣,預計是主流合資品牌中最大的動作之一。但它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在插混版本的推出上,至于傳統燃油動力以及混合動力部分,其實升級尺度并沒有特別夸張。倒是豐田汽車引入國內的全新皇冠系列有望上市,除了將這一國內車市也相當買賬的豪華情懷再次落地之外,全新的2.4T混合動力系統,對國內汽車消費者而言,確實有點“不豐田”。至于大眾汽車這邊,則在加速更新它的全新動力系統。比如大眾T-ROC探歌的1.5T版本,預計就將在車展上市。作為替代勞苦功高的EA211 1.4T發動機的動力,這臺全新1.5T幾乎決定了大眾集團所有中低端產品,在切換電氣化之前的市場地位。
而以美系、韓系,以及非主流日系等第二梯隊合資品牌而言,就是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境地了。比如福特、現代、起亞、馬自達、標致等品牌,都帶來了頗具自身特色的產品。比如福特的陣仗就很大,像Ranger皮卡、Bronco硬派越野SUV等極具美式風味的新車,不僅豐富了過去基本只有F-150與Mustang支撐的肌肉產品線,而且還有望帶來更為親民的價格區間。不過更具有市場“普惠”性質的,還是當屬福特銳界L。這說的還不止是價格問題,如果銳界L純燃油動力部分并沒有太大驚喜,那么混動的加持,對于銳界L的目標市場而言,其幫助是顯而易見的。更不用說新車更大的空間設計,以及更受當下國內消費者青睞的2-2-3的座椅布局。
另一個在燃油車板塊動作較大的則是馬自達。前期鋪墊多時的馬自達CX-50,即便在上海車展,可能也只是開啟預售。不過在徹底填補空間短板,且盛傳承接過去CX-5價格區間的情況下。把CX-50視作拉升馬自達國內市場銷量的主力,也是值得期待的。只不過,僅從吸引眼球的角度來說,馬自達旗艦級的CX-90國內首發,可能要更勝一籌。3.3T直列六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在這個年頭還發布如此級別的全新內燃機,還是頗具勇氣的。這把“反向操作”是否能夠助力馬自達品牌向上,或者說更加奠定品牌在國內小而美的地位,就看它們車展上的表現了。
最后在韓系車這邊,也有現代MUFASA、起亞賽圖斯這類主打實用主義的相對低門檻的SUV產品。至于標致408X,更像是復制自家兄弟雪鐵龍的操作,抓住跨界車這一市場紅利。其實我們再回看市場占比,福特、馬自達、起亞恰好就是國內去年銷量十名開外的合資車企。但銷量上,這幾家至少都在10萬輛左右,甚至更高。簡單來說,它們離在國內車市站穩腳跟,或許只需要1、2個爆款車型即可。這也是在2023年的上海車展,以二線合資品牌為主的車企,依舊愿意發揮自身優勢,在傳統燃油車以及混動方面,帶來更多有意思車型的原因。
豪華車繼續構筑護城河,中國品牌呢?
至于豪華品牌方面,情況則要穩固的多。即便失去了2021年超過20%的增速,2022年的國內豪華車市依舊保持微增。就算再剔除其中新能源車的助力,僅考慮傳統豪華燃油車表現,銷量也不過是微跌4%左右。具體到品牌,作為傳統第一梯隊的BBA,即便是跌幅最大的奧迪,其下跌百分比還是個位數。作為三家國內銷量都超過60萬輛的豪華品牌而言,這一銷量波動可以說相比隔壁合資品牌,情況要好太多。豪華品牌本身的光環與護城河,看來還是依舊牢固的。
回到2023上海車展的舞臺上,同樣把視野局限在燃油車之中,不少豪華品牌都將筆墨放在相對容易走量的中低檔產品中。比如在豪華品牌緊湊型SUV市場中一向表現強勢的寶馬X1,在進一步強化空間與氣場之后,恐怕將進一步夯實在這一價位豪華SUV中的地位。不過在同級別之中,奧迪Q3也沒打算躺平。預計國內市場專屬的中改奧迪Q3預計在5月份正式上市。從時間點來看,亮相上海車展應該也不意外。在入門動力換裝1.5T之后,幾乎彌補了過去奧迪Q3走量的低配1.4T車型最大的短板。而奔馳的目光則要稍微高一點,全新GLC目前已經開啟預售。在旗艦級內飾下放,更富有電氣化特點的動力系統,以及7座布局的加持下,產品力也是全面提升。
一線豪華品牌在鞏固傳統優勢,二線豪華品牌則是準備繼續下沉。主場作戰的凱迪拉克,將會帶來一款入門的轎跑SUV凱迪拉克GT4。相對于它的動力系統與顏值設計而言,這款新車最值得期待的地方或許還是價格門檻。當然,有望價格下探的還不止二線豪華。作為超豪華品牌的保時捷,旗下新款Cayenne也將在上海車展首秀。此前盛傳保時捷Cayenne會在中國推出2.0T燃油動力,以拉低售價門檻。不過這一消息暫時無法證實,倒是在新款Cayenne S身上,將換搭4.0T V8發動機用以取代現款的2.9T發動機。
至于中國品牌們,是都跑去玩新能源了嗎?從數量上看,中國品牌的燃油車確實不太多,但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說前期預熱許久,定位輕越野的捷途旅行者。以及代號P04,有望復活哈弗H5型號的全新硬派SUV(是否會出現在本屆上海車展存疑)?傊,在越野這條細分賽道上,即便是燃油車,中國品牌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玩法。
可以看到,2023年的上海車展,并非只有新能源車唱獨角戲。特別是對于市場份額被擠占更多的合資品牌而言,第一梯隊熱衷鞏固基本面情況下,持續推進電氣化轉型,而第二梯隊則更在乎眼前是否能夠依托成熟的燃油車技術,繼續留在國內車市的牌桌上。其實豪華品牌的邏輯也是如此,在中高端市場,無論是品牌號召力還是技術護城河,傳統豪華品牌仍然地位穩固。但這并不妨礙它們著手在各自的中低端產品線與價位,嘗試帶來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以鞏固自己的整體銷量表現與市場基數。
作者丨阮嵩
原文標題 : 上海車展,看油車=浪費時間?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6月26-30日預約席位>> 【線下會議】SiFive RISC-V 中國技術論壇三城巡講
-
即日-6.30火熱申報中>> 維科杯(第二屆)儲能行業年度評選
-
即日-6.30立即報名>>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行業年度評選
-
7月18日預約直播>> 【在線研討會】ST MEMS傳感器的SFLP和ISPU助力低功耗應用
-
8月22日預約席位>> 【線下會議】艾睿電子技術解決方案展 2023
-
8月28-30日立即報名>> 【線下展會】2023 WAIE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展
推薦專題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