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為何追逐算力?
所有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都將被汽車云所改變。
文丨夢蕭
BT財經原創文章
根據中國汽車協會最新統計,我國汽車保有量突破3億輛,汽車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智能化汽車正在更新迭代。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趨于成熟,懂車的“老司機”越來越多,消費理念越來越成熟。人們對生活品質以及汽車品質的認知和要求都在逐步提升,對汽車的需求已經不限于單純的代步,更多地使用場景是旅游、休閑、娛樂。這些因素都會使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汽車的舒適性和駕馭感。
傳統汽車的核心是馬力的大小、是否為真皮沙發座椅、機械性能的好壞等硬件性能。而現在硬件不再處于主導地位,而是從屬地位,主導力量換成了算力、數據、軟件。如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車為追求舒適性都變得更加智能,比如倒車影像和緊急制動等功能不僅方便新手司機,還能提升駕駛的安全性,這是時代需求的必然改變。而能對汽車提升智能性能的真正原因是算力的提升。
汽車算力的提升來源于大數據的云計算。而隨著阿里云、華為云等云計算能力在汽車領域的提升和普及,汽車行業里普遍認為2022年會是汽車智能化的元年。因為目前汽車行業已經確定必不可少的電動化功能已完善,這是汽車智能化的基礎和保障。從科技創新產品的發展規律來看,當滲透率超過10%時就已經證明這商業化成功,而根據9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數據來看,電動化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30%。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即將進入到產品維度的競爭,而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差異化競爭就是智能化的競爭,電動化為汽車的智能化提供了最佳載體,智能化軟件決定著每輛車電動化體驗的上限。
那么,也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將要進入到產品維度的競爭階段,而新能源汽車差異化競爭主要還是靠智能化的系統。換句話說,電動化為智能化提供了一個最佳載體,智能化軟件決定了電動化體驗的上限,而智能化軟件的高低則直接取決于他們的云計算能力。
自動駕駛發展離不開云計算
汽車的智能化主要表現在自動駕駛方面,無論是新款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輔助駕駛功能越來越被重視,有汽車行業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汽車市場將是自動駕駛的市場,雖然目前自動駕駛的普及率并不高,自動駕駛將是大勢所趨。
不久前的11月2日,工信部會同公安部組織起草《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是官方對自動駕駛行業的肯定,這是繼9月、10月工信部接連就自動駕駛公開征求意見后的第三次大動作,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如此密集征求意見,說明國家對于自動駕駛領域愈加重視。如今,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存量博弈時代,在汽車產業電動化成熟之后,汽車智能化或成新的歷史性機遇,這也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變量,越來越多玩家將涌入自動駕駛這一賽道。
據張通社Link數據庫統計,2022年,共計有19家上海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完成融資,融資總額近60億元,這僅是上海一個地區關于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在全國范圍內關于自動駕駛賽道的融資已達數百億元。成為眾多資本角逐的主戰場。
這些資本看重的是自動駕駛的廣袤藍海,依據固定路線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報告給出的統計與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與中國固定路線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到697.05億元(人民幣)與144.71億元。在2021-2027預測期間內,預計全球固定路線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將以98.23%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預測至2027年全球固定路線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總規模將會達到42164.65億元。
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下,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均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無論是小鵬還是蔚來亦或者特斯拉都將自動駕駛放在最首要的研發位置,他們深知未來得自動駕駛者得天下,正是這些車企在自動駕駛賽道的激烈競爭,才把未來汽車云計算推上前臺,誰的汽車云計算能力更強,誰就能在未來的自動駕駛領域搶得先機。自動駕駛領域也成為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和百度智能云這商業云“四朵金花”競爭的又一戰場,對于云廠商而言,抓住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機遇或許就能開啟下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而作為國內商業云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阿里云,顯然已經在這一賽道領先了一個身位。
車企為何追逐云計算?
在智能汽車步入大規模商業化量產前夜的背景下,數據驅動、車云一體化的IT基礎設施成為剛需。IDC報告預測,2025年汽車智能網聯系統裝配率將達83%,出貨量預計增至2490萬臺(套),年復合增長率或達16.1%。眾多車企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必須接受汽車的智能化,而要實現汽車智能化,則離不開云計算,通過云計算大大提升汽車智能化算力。
以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中的小鵬汽車為例,小鵬汽車與阿里云共建中國汽車行業最大的自動駕駛智算中心,算力規模達到60億億次/秒浮點運算,將自動駕駛模型訓練提速近170倍,智算中心的PUE(年均能耗電力電源使用效率)低于1.2。如此夸張的算力,也讓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在造車新勢力中處于領先位置。
還有一個原因也不能忽視,傳統車企的生產和銷售已經進入發展瓶頸期,在市場競爭慘烈、利潤攤薄后,車企為追求利潤,降本增效是必然選擇,而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云計算能夠為車企的降本增效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阿里云,基于自身強大的算力,已經成為眾多車企的合作伙伴。
長城汽車是較早受惠于阿里云降本增效的車企,旗下的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前身是長城技術中心智能駕駛前瞻分部,和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后,基于阿里云自動駕駛云的高彈性算力和大數據、AI平臺,其輔助駕駛系統在一年時間里已搭載在多款量產車型上,并開始從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向城市道路拓展。在降本增效方面,長城汽車的數據的訓練效率提升了70%,整體成本降低約20%。實現了降本增效的初衷。
一汽紅旗則是阿里云合作成果的又一典范。與阿里云合作后,汽車智造云為一汽紅旗帶來不少改變,工廠中近2萬臺設備實時在線,實現了五大車間的數字孿生實時聯動,成為國內目前場景覆蓋最完整、數據規模最大的汽車工廠數字孿生工程。在數據驅動的紅旗工廠,五大車間的智能應用支撐產線單車過程追溯、生產異常自動分析,完成對重點設備自動排查等復雜的生產任務。目前,焊裝車間焊點合格判定準確率提升到97%,涂裝車間的空調能耗節約9%,漆膜質量預測準確率提升到91%。
降本增效之外,車企更關注自己造出的汽車能否賣得出去,而以往坐店式的銷售模式顯然不足以滿足產能提升后的需求,也無法滿足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后的需求。汽車營銷模式正發生改變,傳統的4S店模式受到挑戰,D2C直營模式成為大勢所趨。
傳統4S店的日子在疫情的影響下舉步維艱,調研報告指出,全國每天約有11家4S店關閉,有超過40%的4S店處于虧損。眾多車企開始尋求銷售模式的改變,營銷云成為經濟下行,消費者消費欲望降低情況下車企的一大新發現。目前,已有超過10家車企開始嘗試使用阿里云做直營,而在未來1年,將有超過4個品牌會開啟直營或混合代理模式。
在營銷云的探索和實踐中,一汽奧迪和一汽紅旗是典型代表,阿里云幫助一汽奧迪的銷售公司建設內容中臺,構建超過170個內容標簽,目前日均內部調用次數超過2100次,實現內容日均活躍度10萬+。在一汽紅旗,阿里云與其構建營銷部門汽車營銷云,雙方共建模型,第三方特征超過10萬維,模型精準,AUC穩定在0.75。經過超過6個月的運營,紅旗品牌線索轉化率提升超過10%,線索運營成本降低30%。
經過與多家車企的合作,阿里云摸索出為車企降本增效和實現銷售新嘗試的解決方案,不僅能省錢,還能為之賺錢,這才是眾多車企追逐云計算的根本原因。
汽車云的本質——讓汽車成為四個輪的計算機
一段時間一直盛傳蔚來汽車要做手機,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蔚來想對數據掌控,數據以及算力將是未來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但在智能汽車時代,行業面臨的是超大規模數據的挑戰。屆時不僅數據量多,而且需要實時計算。比如L4、L5等高等級自動駕駛,其360度環視感知以及高分辨率傳感器將會帶來數據洪流。一千臺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一天所搜集的數據相當于2015年人類所產生的數據總和。為解決這樣的數據難題,汽車云的本質開始凸顯,讓汽車未來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
有機構預計,到2030年,用于車上的算力將會和全球PC、手機、數據中心所能提供的算力達到同一個量級。隨著汽車“新四化” ——智能化、電氣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汽車正在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
過去,汽車行業和軟件以及數據的關聯度并不高,但現在或未來,汽車將越來越像PC機、智能手機,會走向集中式的計算架構,每輛汽車都將是一臺具超強計算能力的超級計算機,這種架構的好處,體現于大算力的芯片、AI自動駕駛操作系統以及在此之上的應用。如此一來,能夠實現硬件與軟件的分離,可以通過軟件的更新升級,來提升用戶的體驗,這其中云計算的功勞不可或缺。
汽車成為四個輪子的計算機后,將能大力推動汽車保值,以特斯拉二手車三年的Resell value只貶值了15%為例,這與傳統汽車的貶值率相比得到較大緩解。特斯拉通過軟件不斷更新,保持了常用常新。最新的功能,老用戶同樣能夠想用,這就是軟件定義汽車帶來的用戶價值。這臺四個輪子的超級計算機,不僅具備強大的算力,還能為車輛的保值賦能。
在傳統生產與管理以及銷售都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下,云計算通過改變場景和算法,提升了生產效率和銷售轉化率,成為未來車企迅猛發展的秘密武器。汽車智能云已經通過市場檢驗,成為未來能夠改變汽車行業格局的新改變。阿里汽車云和這些車企合作趨勢的發展仍需要觀察,但無論是算力和數據的處理能力,還是解決方案的靈活程度,考驗的不僅是阿里云的技術能力,還有戰略定位。
目前汽車云仍然處在市場發展初期,阿里云還在樹立自己標桿客戶的過程中,從“產業使能”出發的阿里云或許更能夠利于自身經驗的積累,找到合適自己的商業定位,對車企的傳統方式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改變,對我國自動駕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如有疑問及任何意見反饋)
原文標題 : 車企為何追逐算力?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6月20日預約直播 >> 【在線研討會】鋰離子電池熱測試
-
6月27日搶先報名>> 英飛凌車載充電一站式解決方案
-
6月28日預約報名 >> 太陽能光伏組件創新技術在線峰會
-
6月26-30日預約席位>> 【線下會議】SiFive RISC-V 中國技術論壇三城巡講
-
即日-6.30火熱申報中>> 維科杯(第二屆)儲能行業年度評選
-
即日-6.30立即報名>>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行業年度評選
推薦專題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