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進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三種方式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一直被外國公司垂涎。同時,中國市場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來到了中國市場,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自動駕駛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外國公司自然沒有理由錯過。目前,外企進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與供應商合作;2、外國法人獨資自研;3、成立合資公司自研。
上述三種方式并不能完全劃分,因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集大成性。但上述這三種方式的核心在于,外企進入自動駕駛市場,核心技術,特別是涉及到核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地圖)的歸屬權問題。
進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外企類型不一,大致包括整車企業、供應商和科技公司三大類,這三大類公司,按照自己的特點有著自己的方式。下面,就先看看外企在中國市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的三種方式。
1、與供應商合作
與供應商合作,這是外企中整車企業的主要玩法,準確的說就是國外的汽車品牌,在中國需要尋求中國市場的自動駕駛供應商。
雖然車企都有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按照車企一直以來采用的供應商體系,自動駕駛作為一項新技術,最終是需要融入到車輛中,然后提供給消費者,這是車企的思路。
按照這個思路,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多都是走依靠供應商的角色。除了通用汽車并購了Cruise,并且將其獨立發展,先后獲得軟銀愿景基金和本田汽車的投資,福特汽車則并購了Argo,同樣將其獨立發展,最近與大眾進行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
在中國市場,外國品牌車企還沒有并購初創公司,還是和供應商合作的方式開展自動駕駛的研究。例如,奧迪與華為進行的是L4級別的自動駕駛合作,并且走車路協同方向。在2018年底,在即將開通的延崇高速上進行了測試。
這或許是目前外國品牌車企,在中國開展自動駕駛研究最主要的方式。一方面在于自動駕駛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量產還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其次,就是車企本身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定位就是要采用供應商方案。
至于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理論上,這兩家公司都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并且將其獨立發展,將來會各自采用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前提是能滿足量產的需求。至于在中國市場會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這個還有待觀察。
2、外國法人獨資自研
目前,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外國法人獨資的公司,但是,除了成立公司外,一直沒有進一步的官方動作。行業傳聞很多,包括在招聘人員進行本土化自研,甚至有傳聞是要并購一家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從可行性來看,招聘人員進行本土化自研的可能性,要遠高于并購一家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并不是說Waymo沒有錢去做并購,而是并購的行為有沒有價值,畢竟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技術積累,從現階段來看,是遠不如Waymo的。
在今年的CVPR上,Waymo宣布公開自動駕駛數據集,這是包括完整傳感器信息、帶標注的數據,包含3000段駕駛記錄,平均每段長度為20秒,大約是60萬楨的自動駕駛數據。公開數據,可能能促進行業的發展。換句話說,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更不好去忽悠投資人了。
除了Waymo在中國成立外國法人獨資公司外,一級供應商博世也是類似采用同樣的方式。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外國法人獨資的模式,旗下在蘇州進行自動駕駛研究的團隊正在朝著擁有核心研發能力進發。
此前,博世中國的研發團隊,更多的是進行本土化的研發,或者是一些非核心技術的研發,這些其他很多外企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是一樣的,但是,自動駕駛技術的要求,以及環境的要求,甚至是國際形勢的要求,可能讓博世會把更多的核心研發放到中國來。
3、成立合資公司自研
目前,還沒有外企正式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進行自動駕駛的自研,這里的合資公司,指的是把自動駕駛業務獨立,并且吸納外部資本的方式,而不是基于原有的合資公司,進行自動駕駛相關的研究。
例如,安波福宣布在中國成立自動駕駛研究中心,將來會采用何種方式操作呢?這是值得觀察的。要在中國市場將來自研甚至是開展自動駕駛相關業務,成立合資公司或許是外企進行自動駕駛業務的一種主流方式。外企采用這種方式的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是長周期的技術。長周期意味著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單憑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公司的區域公司(例如外企的中國公司),獨立投入進行研發和商業化,可能性不大,需要不斷的吸引外部的力量,包括資本。
2、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是產業鏈合作的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的復雜程度,意味著單一的公司,很難能夠將自動駕駛技術從研發到商業化,一條龍的獨立完成,尤其是在商業化方向,需要更多資源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并吸納產業鏈資本的方式,可能是更好的一種方式。
3、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地域性特點。自動駕駛技術,未來的商業化,一定是帶有地域性特點的。因為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在特定的區域進行活動,并且對區域內產生重要的影響。從商業化和安全的角度來看,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可以幫助外企解決一些外部問題。
自動駕駛,其特點是技術難度高、產業鏈條長、產品危險度大,對于監管部門而言,應該盡快制定市場的規則,特別是外企的準入規則,這樣才能為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引入外部的競爭,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4月26日立即報名>> 【在線研討會】智能物聯技術 共創鋰電制造新未來
-
即日-5.13限時下載>>> 【干貨合集】西部數據 Car2 Cloud驅動未來
-
5月26日立即報名>> 【在線會議/展會】OFweek 2022物聯網在線大會暨在線展
-
即日-5.26立即報名>>> OFweek2022人工智能在線大會暨在線展
-
2022年6月搶先報名>> OFweek 2022鋰電池(動力&消費)產業大會
-
9月27-29日馬上報名>>> 2022激光精密加工與數字化制造展
推薦專題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